这些调节器都是一些跟踪给定值的装置,使一些物理量保持在给定值附近。自动调节器应用标志着自动化技术进入新的历史时期。进入20世纪以后,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各种自动调节装置,促进了对调节系统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研究工作。这一时期虽然在自动调节器中已广泛应用反馈控制的结构,但从理论上研究反馈控制的原理则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。1833年英国数学家C.巴贝奇在设计分析机时首先提出程序控制的原理。1939年世界上一批系统与控制的专业研究机构成立,为20世纪40年代形成***控制理论和发展局部自动化作了理论上和组织上的准备。
夹具的组成与作用
组成:定位元件、夹紧装置、联接元件、对刀或导向元件、其它装置、夹具体。
1) 定位元件:用于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位置。
2) 夹紧装置:用于夹紧工件。
3) 对刀、导引元件:确定刀具相对夹具定位元件的位置。
4) 其它装置:如分度元件等。
5) 连接元件和连接表面:用于确定夹具本身在机床主轴或工作台上的位置。
6) 夹具体:用于将夹具上的各种元件和装置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。
作用:(1)***稳定可靠地达到各项加工精度要求;(2)缩短加工工时,提高劳动生产率;(3)降低生产成本;(4)减轻工人劳动强度;(5)可由较低技术等级的工人进行加工;(6)能扩大机床工艺范围。
1946年,美国福特公司的机械工程师D.S.哈德先提出“自动化”一词,自动化设备(图1)并用来描述发动机汽缸的自动传送和加工的过程。50年代,自动调节器和***控制理论的发展,使自动化进入以单变量自动调节系统为主的局部自动化阶段。60年代,随现代控制理论的出现和电子计算机的推广应用,自动控制与信息处理结合起来,使自动化进入到生产过程的***控制与管理的综合自动化阶段。